1月8日,為期3天的第28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在京開幕。中國國際展覽中心(老館)八大展館內,來自全國各地的780餘家參展機構、50萬種圖書、136場各類文化活動集中亮相。“訂貨會”首日,各家參展商的生意做得怎麼樣?記者走訪之後驚奇地發現,如今“訂貨會”的現場交易功能已日漸削弱,然而“訂貨會”的人氣和關註度卻依然旺盛。新書展示、信息整合、經驗交流,成為參展機構日益關註的重心。
  新書多,人氣旺,訂單少
  上午10點30分,記者來到四川出版展區,現場早已擠滿了參展商代表和普通讀者。川內近20家出版機構的展臺上,近期推出的《我是馬拉拉》《甘地傳》《巴金選集》《青花里的鄉愁》等眾多圖書吸引了不少人翻閱。業務洽談區內也是熱鬧非凡,不少出版機構負責人正在與意向合作伙伴進行面對面交流。
  對於各家參展機構而言,新書展示都是訂貨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。華夏盛軒圖書有限公司此次攜2014年出版的300餘種新書參會,包括《臺灣請聽我說》《歷史的教訓》等重點品種。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現場展示新書100餘種。即便是主打古籍、圖書出版周期較長的江蘇鳳凰出版社,此次也帶來近20種新書。
  不過,儘管參展新書眾多,現場直接產生的訂單、交易卻為數寥寥。已經參加連續近10屆訂貨會的鳳凰出版社負責人呂明奇回憶,“2010年以前,參加訂貨會的新華書店、民營書店負責人會找到我們,對著書單直接報訂貨數量。但這幾年到現場來的書店越來越少了。”
  名不副實?出版商各有說法
  記者瞭解到,包括北京圖書訂貨會、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、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內的全國三大圖書盛會,目前都存在“訂貨”、“交易”功能弱化的趨勢。
  原因何在?參展機構負責人大都將原因歸結為兩點:通訊的便利和電商的崛起。
  “以前通訊條件沒那麼便利,大家都必須到現場來看書、下訂單。現在通過電子郵件,就能把新書簡介、圖片等各種信息發給客戶。”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常青說。而在呂明奇的印象中,2010年之後,圖書電商的發展,也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現場訂貨、交易。“相對於傳統的訂貨會,電商渠道顯然更加快捷、便利,成本也更低。”
  同時,在圖書出版市場化的背景下,出版機構對於現場訂貨也有自己的顧慮。“訂貨數量越大,我們反而越謹慎。”常青向記者舉例,“比如有客戶想訂1000本,我們可能會打個對折,只提供500本。參展圖書大都是還沒上市或剛剛上市的新書,市場表現很難預測,發貨的時候很容易,要是銷量不好退回來就麻煩了。”
  “訂貨會”變身信息共享平臺
  “訂貨會”日益“名不副實”,其存在是否仍有必要?很多參展機構負責人持肯定態度。
  在他們看來,如今“訂貨會”更重要的功能在於展示、交流,謀求合作渠道,其作用無法單純用訂貨的數據來衡量,因此出版機構依然趨之若鶩。“訂貨會依然是很難取代的。參展機構平時雖然都有交流,但集中在一起的機會很少,現場有豐富多彩的活動,大家可以互相分享經驗和最新的出版工作計劃。外地發行單位可能帶來我們的潛在客戶,訂貨會上也可能發現不錯的選題。”華夏盛軒圖書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政說。
  常青則更加期待與作者和民營文化公司的交流。“有些還沒成名的作者會來尋求合作,其中可能會發現比較好的線索。我們也希望跟民營文化公司強強聯合,充分利用他們的製作能力和選題開發能力。”
  一些小書店店主,也在訂貨會現場搜集各家出版社書目。“我們平時沒法獲得出版機構提供的電子版書目,訂貨會是我們搜集新書出版信息的重要渠道,所以每年都會到現場來。”湖南書商吳明華拖著滿滿一行李箱書目告訴記者。
  (本報北京1月8日電)□本報記者 餘如波
  (原標題:記者探訪北京圖書訂貨會——“訂貨會”不訂貨 為何依然人滿為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wb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